感动的事作文素材(中高考人物素材积累系列)

100次浏览     发布时间:2024-10-26 10:04:53    

作文审题、立意之后就是选材。文章的材料既有来源于个人直接的生活经历,也有来源于社会生活中的他人他事。善于积累作文素材,作文立意之后才有可下锅之“米”。

充满正能量的名人名家和普通人,都是国家和民族的脊梁,这里我们了解几位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的几位代表人物。让我们一起了解他们的事迹,学习他们的精神!

钟南山院士

钟南山院士:挂帅逆行,国士无双

钟南山,中国工程院院士、著名呼吸病学专家,今年已84岁高龄。

2003年我国爆发了非典型肺炎。年已67岁的钟南山,投身抗击“非典”第一线。针对“非典”疫情,他从事多项研究,并且不顾生命危险救治危重病人。在疫情来势汹汹的时候,广州好几家专门接纳非典病人的医院已经不堪重负。这时,钟南山带着他的科研所站了出来。“把重病人都送到我这里来!”,在他的指挥下,科研所率先摸索出一套有效的防治非典的方案。 

非典过后,钟南山依旧致力于呼吸系统疾病领域。他主动承担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代言人的角色,向公众普及卫生知识,推动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建设。

院士门诊、院士查房、做科研、带学生,这位精神焕发、步伐矫健的八旬院士,至今仍在看病出诊一线工作。

今年,面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,84岁高龄的钟南山又站出来了。武汉爆发疫情,他建议公众不要去武汉,自己却连夜逆行,踏上了去武汉的列车。当人们还不知道疫情的严重性时,他接受媒体采访时,告诉公众:新型冠状病毒可以人传人,存在医务人员感染的风险。研究病毒、治病救人、公众科普......钟南山带领团队忙碌在疫情阻击战的各条战线上。

院士门诊、院士查房、做科研、带学生,这位精神焕发、步伐矫健的八旬院士,至今仍在看病出诊的一线工作。

李兰娟院士


李兰娟院士:弓腰前行的巾帼英雄

李兰娟,中国工程院院士、传染病学专家。

在2003年抗击"非典"的工作中,李兰娟对浙江省"非典"防治提出并采取了一系列创新性措施,控制了可能扩大的"非典"疫情,实现了浙江省医务人员零感染率,杜绝了第二代病人,在全国也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。

2020年2月1日,73岁的李兰娟再次扛起责任,加入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,率领紧急医疗队驰援武汉,把人工肝、“四抗二平衡”等治疗方法带到武汉。他在收治重症患者的定点医院不分昼夜地忘我工作。与病毒赛跑的李兰娟,甚至有时一天只睡三个小时。她说:“我打算长期在武汉,与那里的医务人员共同奋斗,不达目的不撤兵。”2月4日,李兰娟团队在武汉公布了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的最新研究进展——在体外细胞实验中发现阿比朵尔、达芦那韦能有效抑制冠状病毒。

究竟是什么让这位鼎鼎大名的“传染病毒克星”奔波在一线,坚守在最危险的地方,用撼人心魄的责任担当肩负起如此硬核的责任?——因为她是医者、学者更是师者,直面挑战永不言败,正是她言传身教给国民的正气。行为世范,是一个教育者的宣言!


丽扎尔努尔·艾尔肯:普通的人,肩负着光荣的使命

丽扎尔努尔·艾尔肯,新疆喀什第一人民医院护士,新疆第二批援鄂医疗队队员。

在武汉抗疫的40多天,她每天在方舱医院工作8个多小时。她是全国4万多驰援湖北医护人员中的一员。她们写下请战书,冲到第一线。昼夜奋战,超负荷工作。汗水浸湿了防护服,口罩在她脸上留下了深深的印痕。一方有难,八方支援。医务工作者用实际行动践行了新时期白衣战士的神圣使命,她们是勇敢的逆行者、最美的白衣天使。

在这场疫情防控斗争中,还有无数志愿者的身影。他们穿梭在武汉的大街小巷,服务社区百姓;他们坚守在火神山、雷神山医院工地,昼夜不停抓紧施工。他们用行动,践行着风雨同舟、共克时艰的伟大精神。

相关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