写雪的诗词作文(飘舞在诗词里的雪)

100次浏览     发布时间:2024-10-27 10:18:23    

下雪的时候,我伫立在窗前,静静地看着窗外雪花纷飞、玉树琼枝的情景,心里面好生欢喜、欣悦交集。忽然间就想起韩愈的名篇佳句“白雪却嫌春色晚,故穿庭树作飞花”。其中一个“嫌”字和一个“穿”字,别出心裁的将飘飘扬扬的雪花赋予了人的灵性与美好愿景:白雪是因为嫌春色来得太迟,才“故穿庭树”,翩翩起舞、巧妙地在寒凝大地时节营造出一幅灵动调皮的场面。吟诵这么优美的诗句,带给人春的气息,体会到千年以前古人的浪漫手笔,那我们就数着日子盼望春天到来吧!


楼下的店铺门前,有几个小孩在雪地里打打闹闹、爬起跌倒、欢天喜地让我羡慕。恍惚间我仿佛看见我也到了他(她)中间,只不过我穿的是露着棉花的、臃肿破旧的烂衣裤,他(她)们穿的是花花绿绿、暖暖和和的新衣裳。每个人有每个人生活的时代背景,每个人有每个人别样的童年,不同的的童年有不同的欢乐,一代人有一代人特殊的的记忆——我想写一首诗或者唱一支歌,却理屈词穷,只记起不知名的宋朝词人写下雪天的几句词:彤云风扫雪初晴,天外孤鸿三两声,独拥寒衾不忍听,月笼明,窗外梅花瘦影横……。

我的窗外没有梅花瘦影,顺着诗思,心绪穿越时光隧道,又联想起一些古往今来描写、吟唱雪的诗词。我仿佛看到波澜壮阔的历史舞台上,古代的文人高士在风雪中把酒临风、仰天长啸、吟诗作词的画面:“燕山雪花大如席,片片吹落轩辕台。”上大学的时候,老师就给我们解读过这首《北风行》,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。鹅毛大雪就已经够夸张的了,雪花大得像席子一样,这种浪漫主义的艺术手法,这种神来之笔,除了诗仙李白,绝无仅有。

昔我往矣,杨柳依依。今我来思,雨雪霏霏。出自中国历史上最早的诗歌总集《诗经》,这可能是流传下来最早的中国人写雪天情思的诗句,一叹三唱,情意绵绵,简洁明快又含蓄蕴藉,三千年来吟诵不绝,古时候的人们表达感情,比今天的我们还要缠绵悱恻。

北风卷地白草折,胡天八月即飞雪。忽如一夜春风来,千树万树梨花开……瀚海阑干百丈冰,愁云惨淡万里凝……轮台东门送君去,去时雪满天山路。山回路转不见君,雪上空留马行处。一夜春风来,万树梨花开,本来是北风卷地,飞雪满枝,诗人却妙喻为一夜之间梨花怒放,春意盎然。梨花喻雪,新奇别致,恰如其分,读来似乎春风拂面,花气袭人,堪称岑参的千古绝唱;

 千山鸟飞绝,万径人踪灭;孤舟蓑笠翁,独钓寒江雪。从千山看万径,由孤舟到笠翁,拉远景为近景,换镜头写细节,空灵苍茫、寂寥美丽,读起来层次分明,画面清晰,意境优美,别有见地。千年前的柳宗元,犹如一位视野开阔,技术高超的现代摄影师,扫描中拍摄下了一部下雪天唐代中国风光片,这首《江雪》遂成为家喻户晓,妇幼会唱,流传千古的绝构佳品;

日暮苍山远,天寒白屋贫。柴门闻犬吠,风雪夜归人。唐人刘长卿的这首五言绝句,语言朴实无华,格调清雅冷静,意境高远,韵味无穷,余音绕梁,绵绵不断,就是一幅中国画风格的风雪夜归图,人在画中,事在景中,情在心中,寓意深刻,含而不露又回味无穷。柴门犬吠,风雪夜归,每次诵读,我都会想起祁连山下那个遥远的小村庄

俱往矣,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。一九三五年十月,历经千难万险、九死一生的中国工农红军,长征两万五千里到达陕北,谱写了史无前例的英雄史诗。一九三六年十月,红军东征抗日到达陕西省清涧县袁家沟。刚刚下过雪,登高望远,只见黄土高原冰封雪盖,雄伟壮丽,静水深流的黄河蜿蜒东去、气势磅礴。面对银装素裹的大好河山,毛主席心潮澎湃,思绪万千,挥毫写下了雄视千古的壮丽词章《沁园春·雪》:

北国风光,千里冰封,万里雪飘。望长城内外,惟馀莽莽;大河上下,顿失滔滔。山舞银蛇,原驰蜡象,欲与天公试比高。须晴日,看红妆素裹,分外妖娆。江山如此多娇,引无数英雄竞折腰。惜秦皇汉武,略输文采;唐宗宋祖,稍逊风骚。一代天骄,成吉思汗,只识弯弓射大雕。俱往矣,数风流人物,还看今朝。

毛主席一生钟情漫天飞雪,诗词中有多首咏雪之作。但正如毛主席诗词研究专家汪建新先生指出的,《沁园春·雪》大气磅礴,帝王气象,兴会淋漓,脍炙人口。写作技巧炉火纯青,艺术成就超凡脱俗,是毛主席咏雪诗词的巔峰之作,是一座高山仰止的巍峨诗碑,奠定了作者在古往今来的中国诗坛不可撼动的伟大地位。

相关文章